來源:南方新聞網
月亮是離地球最近的、圍繞地球運動的天然衛星,從古至今,人類對月亮流露出無限的向往,引導著我們去探尋月球。
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標志著人類不再只從視覺上和想象中了解月亮,人類向月亮伸出手,將兩顆天體連接到一起。為了紀念第一次人類登月成功,7月20日被定為人類月球日
中國自2004年探月工程發布至今
一共派出了五位“探月使者”
讓天宮神話離我們更近了一些
讓我們一起來回憶探月家族的追月記
看看“探月家族”
如何一步步在月球上打卡新發現!
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第一幅月面圖像通過新華社發布。
來自嫦娥一號的一段語音和《歌唱祖國》歌曲從月球軌道傳回。
由嫦娥一號拍攝數據制作完成的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公布,是當時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圖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嫦娥一號衛星在月表區域實現受控撞月,在生命的最終仍在迸發絢爛。
嫦娥一號還搭載30首中國歌曲在太空播放,包括《愛我中華》、《歌唱祖國》、《但愿人長久》等等,給太空帶去了中國旋律。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軌道設計,嫦娥二號約用5天即可到達月球,將嫦娥一號近14天的奔月時間大大縮短;衛星環繞月球飛行的軌道高度為100公里,比嫦娥一號距月球近了100公里。
國防科工局公布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
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距離突破5000萬公里。
“嫦娥二號”拍攝的“圖塔蒂斯”小行星間隔成像照片(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嫦娥二號”衛星以10.73公里/秒的相對速度與“圖塔蒂斯”的深空交會,最近相距3.2公里,這是我國首次開展小行星飛越探測,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該小行星實施的近距離探測。
嫦娥三號著陸器與月球車“月兔”互拍。(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互拍成像,標志著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
帶著中國的第一艘月球車玉兔號成功軟著陸于月球雨海西北部(虹灣著陸區)。
嫦娥三號著陸器和巡視器互拍成像,標志著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
為與身處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提供地月之間的中繼通信,“鵲橋號”中繼星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鵲橋號中繼星(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6月14日11時06分,“鵲橋”中繼星進入環繞距月球約6.5萬公里的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Halo使命軌道,成為世界首顆運行在地月L2點Halo軌道的衛星。
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在軌工作突破1000天,繼續刷新月球背面工作記錄。
嫦娥四號著陸器監視相機C拍攝的“玉兔二號”巡視器走上月面影像圖(來源:中國探月與深空探測網)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務是實現無人采樣返回,派出“探月家族”的小五來執行采樣取回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嫦娥五號是又獨立又強大的探月能手,整個落月過程,一系列復雜精細的動作都由嫦娥五號自主完成,到達月球600公里外就會“全自主跳傘”,全靠自己也能穩穩地落到月球表面。
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觀眾參觀展出的“月球樣品001號”。(攝影 中國日報記者 姜東)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人類對月球的探索仍在繼續
讓我們期待來自月球更多的驚喜吧!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sFQwEDS-T0LD0X8ppiZ3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