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哲學之路
牛頓,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自然哲學家,被譽為“近代物理學之父”。這斜乜的眼神,微微上揚的左嘴角,堅挺的鷹鉤鼻,笑而不語神態……確實散發著一股哄哄牛氣!
3月31日是牛頓的忌日,但是知道的人很少,我們畢竟更關心張國榮。其實牛頓在科學圈里曾經很有權勢,被女王封了爵位成了貴族,因此江湖人稱牛爵爺,官至皇家造幣局局長兼皇家學會會長。如果愛因斯坦沒有推辭以色列建國總統的話,在科學界的權柄上和他有一拼。不過,說他有權勢并不僅是官大,主要是貢獻大。如果17世紀就有諾貝爾獎的話,牛頓至少能連續壟斷4屆物理學獎(分光計、力學體系的構建、反射望遠鏡、萬有引力),同時為了表彰他在煉金方面的造詣,再奉送他一屆化學獎。而且他還鼓搗出了流數術(微積分),所以菲爾茲數學獎也要給他。要知道,他的這些發現基本都是在26歲以前獲得的,30歲以后牛頓就開始玩票了,成天琢磨上帝和煉金,以及怎樣把萊布尼茨搞臭,捎帶手的把以前的發現整理成書。所以你能想象到他在當時的歐洲是如何的一呼萬應,敢跟他叫板的只有萊布尼茨和大主教貝克萊。牛頓死的時候,全英國的名流以給他扶柩為榮,全歐洲的名流蜂擁倫敦。來自法國的文科生伏爾泰在國葬現場大受刺激,回去就寫了首詩,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牛頓老師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戰斗的一生,也是孤獨的一生。一輩子沒有朋友,也沒有結過婚,很可能到死都是處男。當然他肯定不會孤獨,因為科學的世界里樂趣無限,快感連連。出乎世俗想象的是,他認為科學要遠比任何美女都更具有風韻,得到一個成果所獲得的高潮強烈而持久,不僅有快感,更有巨大的自我認同感,遠勝于那幾秒顫抖之后無邊的空虛與落寞。
本文由公號哲學之路編輯發布其實,牛頓煢煢孑立,形影相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生性孤傲,自恃高才,瞅誰都是傻逼,當然不會真心跟傻逼交朋友。同時在他眼里人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傻逼和巨傻逼兩種,所以他對女色沒興趣也就可以理解了。據說,有婚介中心給他介紹過幾個名媛,拾掇拾掇都是當王妃的坯子,但一見面就受不了牛頓的牛逼烘烘和不知所云。比如有次相親,他把姑娘的手指頭塞進了煙斗。
另一方面是外在的,不光他不愿意交朋友,也沒有人真正想跟牛頓當朋友,結交他的人都是有目的的。人們對他只有敬畏和仰慕,并不真的喜歡他。這道理其實很淺顯,絕大部分人都熱衷于跟比自己傻的人待著,很少有人愿意在天才的身邊襯托自己的愚蠢。所以好多人都喜歡小動物和小孩子,就是因為這些東西夠傻。不少姑娘一見到小貓小狗小人兒都會迫不及待地摟抱,接踵而至的就是很嗲的說好可愛喲。有時候可愛和憨態可掬的潛臺詞就是弱智。小猴子也很好玩,喜歡的人就少多了,因為猴子機靈到能戲弄人,那些人沒有駕馭猴子的自信。同理,喜歡小孩的都是喜歡他們的單純與缺心眼,在他們眼里,小孩跟小動物沒有本質區別,也都是四條腿走路,露著屁眼隨時拉撒。如果遇到一個小天才,3歲就會心算三位數乘法或者知道傻逼二字的正確寫法,她們一定會嚇破了膽。所以那些喜歡養貓狗的女士們別再標榜自己有愛心了,你們其實比誰都缺德。我從不喜歡貓狗,這是因為我敬畏大自然的生靈而不忍戲弄它們;我也不喜歡小孩,因為我把他們當作一個大寫的人而不是小畜生看待。
本文由公號哲學之路編輯發布大家不喜歡牛頓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乖張。長年在他身邊的人回憶說,牛頓在人前只笑過兩回,其中一次還是嘲笑:有人問他,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那么老朽,不知道還有什么價值。牛頓聞聽放聲大笑。這確實很有迷惑性,我第一次聽到后感動得直冒鼻涕泡。但任何話語都是有語境的,巨人肩膀那一句的語境是這樣的:胡克其實早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并推導出了正確的公式,但由于數學不好,他只能勉強解釋行星繞日的圓周運動,而且他沒有認識到支配天體運行的力量其實是普遍存在的,是“萬有”的。第谷早在100年前就發現了行星的公轉其實是橢圓運動,開普勒甚至提出了行星運動三定律,所以科學界對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視。后來數學小狂人牛頓用微積分極其圓滿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并把他提出的力學三條基本定律成功推廣到了星系空間,改變了自從亞里士多德以來公認的天地不一的舊觀點,被科學界奉為偉大的發現。于是胡克大怒,指責牛頓剽竊了自己的成果。牛頓尖酸刻薄地回敬道:是啊,我還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這本是一句反語(注:據說胡克身材不高、駝背得很厲害),至少不是真的想客氣一下。但后人出于塑造完人的目的,只保留了孤立的原話而去掉了語境,變成了一句徹頭徹尾的謙辭。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另一段話上,牛頓晚年因為樹敵過多,來自歐洲大陸比如法德的一些新銳科學家質問他:“牛頓,你丫牛逼什么啊?”牛頓此時完全的展現了他科學界大宗師的風度與水平,瀟灑地回敬道:“我沒有什么牛逼的。我只是一個在海邊獨自玩耍的小孩,偶爾會為撿到幾個美麗的貝殼而欣喜若狂,卻對面前浩瀚的真理大海無所察覺。”意思是說你們他媽的連貝殼都看不見有什么資格評價我?幾十年的官場畢竟不是白混的,牛頓甩片兒湯話的水平已經到了信手拈來閑庭信步寵辱不驚的境界,所以我們只記住了這一段優美至極、深邃如同詩歌的話語。
牛頓人品差,不謙虛,沒朋友,按現在的說法這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事業不會成功。但我們也發現,當智商高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可以取代情商的。所以那些說自己情商低的所謂天才們,你們沒成功只是還不夠聰明而已,怨不著人家情商。要知道牛頓是個遺腹子和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不到5斤,沒吃過 DHA和RHA配方的奶粉。親娘改嫁后跟文盲姥姥度過無聊的童年,沒有任何的早期智力開發和學前啟蒙,7歲上學以前腦子里空空如也,牛媽媽對他的期望僅僅是認識點字然后回家務農。但是牛頓上中學后已經熟練掌握了拉丁語希臘語西班牙語和英語,然后被推薦進了劍橋,20出頭就當了盧卡斯教席的終身教授。
晚年的牛頓除了升官發財再無其他驕傲之處,而且官迷心竅,沒退休一直干到85歲壽終。當然他并沒閑著,寫了150萬字的神學著作,同時一心撲在化學事業上,在家里蓋了窯子,拿出年輕時搞物理的勁頭玩命試驗。但這次他的出發點就錯了,總是希望從黃銅和煤渣中提煉出黃金。要知道化學反應只能改變分子并不能改變原子,能給原子做變性手術的只能是核反應。他違背了化學定律里的物質不滅原則,所以蝦米了。
最后,說兩段悼詞。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JNzBlwcAGICbiPcJNPsEyg